申遺成功抬門檻藥企火拼涼茶業
“隨著涼茶被納入聯合國《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》,涼茶的標準也即將出臺。”中國食品工業協會副會長張俊修對《中國現代企業報》如是說。
據中國食品工業協會資料顯示,涼茶的產銷量僅今年上半年就達到了300萬噸,目前已成為繼碳酸飲料和果汁飲料之后的第三大飲料。
張俊修分析道,涼茶以其深厚的文化背景、獨特的口感和健康養生的功效正不斷地被更多的消費者所接受:“2002年總體銷售額為8億元,而2005年就增至30多億元,我們估計涼茶市場的容量應在50億元左右,而且其產量也在以每年30%的增速迅猛發展。面對如此大的一塊‘蛋糕’,引得各路英雄紛至沓來。”
藥企火拼市場
“無論是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涼茶代表企業,還是在此之前已經生產銷售涼茶的廠商,我們都可以看到,多數都是制藥企業。”張俊修在接受采訪時說。
今年7月份,作為百年老字號,以治咳藥出名的潘高壽藥業也進軍全國涼茶市場,并宣稱要在5年內奪下5億元的市場份額,而其只不過是廣藥集團第四個加入這一市場的新軍藥企。據了解,廣藥集團的王老吉藥業、星群藥業和白云山和記黃埔中藥有限公司自2002年先后進入涼茶市場,今年銷售額的增長均超過了50%:王老吉藥業的王老吉利樂包,2005年銷售額達2.3億元,同比增長117%。2006年上半年增長超過50%,成為廣藥集團內增速最快的子公司;白云山和記黃埔中藥公司是從去年4月份開始推出其第一款涼茶———口炎清,到目前為止口炎清系列已經擁有4種產品。
作為涼茶發源地的廣東省,不僅廣藥集團看好涼茶產業的發展并已涉及,廣州香雪制藥以其“上清飲”、三九集團以其“下火王”等產品也進入了這個市場。
“制藥企業只做涼茶,而不涉足其它飲料,并不是只因為涼茶擁有龐大的市場。”張俊修解釋道:“制藥企業堅持專業化發展,注重與藥品的互動,不涉足碳酸飲料、水飲料、果汁飲料等產品,是看重飲料與企業的‘近親關系’,只涉足與治肺養肺相關的飲料。在這點上,王老吉藥業的王老吉、星群藥業的夏桑菊涼茶表現得十分明顯。”
而另有專家稱,廣東各制藥企業如此積極地進入涼茶市場,實際上是因為醫藥行業利潤趨微、企業產能過剩,而為企業開辟的一條新路。
門檻無形抬高
“涼茶消費目前主要在廣東等南方地區,一直以涼茶鋪的形式進行銷售,而這中間就有很多弊端,比如一些雜牌涼茶鋪為了增加功效,在涼茶中加入成本很低的止痛、退熱與消炎功能的西藥止痛片、阿司匹林等;另外,目前除品牌企業的涼茶鋪是以配送浸膏等衛生方式制作涼茶外,許多雜牌的涼茶店生產銷售涼茶,既無高溫消毒,也沒有真空包裝,衛生得不到保障。”張俊修向《中國現代企業報》介紹涼茶目前狀況時這樣說,“此次‘申遺’成功所限定的企業只有21家,之后隨著涼茶國家標準的出臺,提高了涼茶業的準入門檻,這一系列的舉措都是為了規范涼茶市場。”
據有關部門解釋,涼茶列入非物質遺產保護后,涼茶的54個秘方和術語以及被列入的200種藥材只有這21家企業可以合法使用。而且原來被視為功效宣傳的“清肝明目、滋潤肺燥、潤燥滑腸”等說法,也被視為涼茶術語而得到保護。而按其配方不在保護之列的不應再稱之涼茶。“除21家外,其他涼茶企業所賣涼茶應叫‘植物飲料’,其配方并不在文化遺產的保護范圍之列,一旦宣傳功效就有可能違法。”張俊修解釋道。
“而促使涼茶業提高標準化的門檻,是因為有實力的藥企進入涼茶行業。”張俊修表示,“醫藥企業的工藝水平、環境等必須是經過國家生產質量管理規范認證的,所以,從軟件、硬件、人員素質以及把好食品安全關等角度而言,藥企的進入無疑提高了行業素質,對產品質量起到促進作用,同時使該行業的發展進入一個新的階段。”
同時,據廣東一家品牌涼茶營銷經理介紹,目前涉及涼茶的藥企利用他們的專業優勢,生產涼茶產品很容易。而他們的渠道做得也很好:此次潘高壽進軍涼茶業前,就與推廣飲料產品的澳洲新資源集團達成合作,而后者在國內以及澳大利亞、美國等海外市場都擁有完善的銷售網絡。只是目前涼茶業的運營成本比3年前增加了5倍多,這一點是一些中小型涼茶企業可望而不可及的。
業內反應謹慎
面對制藥企業對涼茶市場的大肆進軍,一些飲料巨頭的動作卻是相當謹慎。據可口可樂的內部人士稱,可口可樂也看到了中國的涼茶類飲料擁有巨大的市場,為此,可口可樂日前與香港“健康工房”結成策略性合作伙伴,而后者則是當地草本飲料市場的名牌,其原料特色主要是傳統中草藥。同時,在大陸的廣東和廣西兩省均收購了2-3個涼茶廠。
而該人士后又表示,這些只是準備工作。因為中國的涼茶市場剛剛啟動,主要市場還在廣東等南方地區,而其他市場則還需要進行培育,其行業的整體規則還在建設中,目前可口可樂進軍該市場的時機還未到。
另有市場分析家認為,飲料巨頭未進入涼茶市場,“申遺”的成功也是個問題:因為這些飲料巨頭均不在第一批“申遺”隊列之中,在配方和專用術語上均得不到保護,所以在涼茶產品的宣傳上無法與“申遺”成功企業相比。
有關涼茶市場方面,業內專家也提出了不同的意見:“在現代消費者口味及消費方式極易變化的大氛圍下,不同企業對涼茶市場一哄而上,品牌多、概念雜,勢必導致市場份額大幅分散,作為新興飲料的涼茶,過早陷入混亂局面有被邊緣化的危險。而隨著業內規則的不斷完善,仍然會產生分久必合的場面。”